台灣的民主政府這次作到資訊透明、發布消息,防疫做到滴水不漏,醫好醫滿,得到患者感謝與人民的支持。
到了清代,媽祖的參戰記錄繼續保持。打仗,可不單單是人類的事情,神明也會來參加。
侯於是整奮大師,嚴飭號令。不久後,兄弟的死訊傳來,林氏雙親這才恍然大悟,林家都知道了默娘的特異功能。嘉靖年間,託夢御史,除了嚴嵩。類似這樣的神話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多,版本也是各種各樣香港連儂牆的變體 公共空間的連儂牆通常位於人潮來往的空間、有可以黏貼的牆面、能遮風擋雨。
單獨一張便利貼,可以在上面畫圖寫字,傳達想法,但是眾數的便利貼組合起來,又可以拼貼成一個新的文字或圖像。以一台舊式撥輪電話,錄下市民的留言,打造出留得住的聲音連儂牆。一方面來說,上述所提的民間社團建議,基本上就是在兼顧國家安全與主權的前提下,堅守住台灣的民主跟基本人權價值。
同時提醒大家,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的正式提案討論是「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正是現在中國政府一再提出「一中原則」的重要依據。該報導中,陳家豪認為台灣的「低薪、高工時、對政治失望」是台灣將其外推的三個因素,而中國對他的吸引力則是「市場大、機會多」。全球化帶來的便利與自由,讓許多人以為現在是四海一家,但實際上國界並未消失。某種程度上選擇作為「中國台灣居民」,就表示知道未來可能有失去台灣公民權利的風險,包含你的政治權利可能被限制,例如國家拒絕你參政的權利。
個人行動方面,你當然可以作為一名世界主義者,但卻無法否定個人仍受到國家主權的一定限制,也就是說,即便個人要往來世界各地,憑藉的仍然是那一本薄薄的護照。以及人道範圍內社會權的限縮,例如:健保服務可能要付出比一般台灣公民相對高的成本代價等。
在這場武漢疫情中,我們看見台灣共同體中的你我,展現出防疫的凝聚力與決心。談到政治認同時,他則表態自己的國家認同是「中華民國人」,「我覺得兩岸關係維持隨遇而安,但最好的情況是,中華民國是一個國家,就是照現在這個樣子一方面來說,上述所提的民間社團建議,基本上就是在兼顧國家安全與主權的前提下,堅守住台灣的民主跟基本人權價值。Photo credit: 张永泰@Wiki Public Domain 在中國居住的台灣人有那麼多,當然「為了方便」就是有人會去申請這個「台灣居民居住證」,但不要忘了,《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第19條寫得很清楚,「『台灣居民』是指在台灣定居且不具有大陸戶籍的中國公民。
同時提醒大家,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的正式提案討論是「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正是現在中國政府一再提出「一中原則」的重要依據。談到政治認同時,他則表態自己的國家認同是「中華民國人」,「我覺得兩岸關係維持隨遇而安,但最好的情況是,中華民國是一個國家,就是照現在這個樣子。」在2020年瘟疫蔓延時回顧這則新聞,頓時令人感到相當諷刺。也因此,我在搜尋過去相關新聞報導時,注意到了BBC中文網的這一則消息:〈申請大陸居住證的台灣青年:為賺錢不介意當中國人〉。
個人行動方面,你當然可以作為一名世界主義者,但卻無法否定個人仍受到國家主權的一定限制,也就是說,即便個人要往來世界各地,憑藉的仍然是那一本薄薄的護照。如果你也熟悉這段歷史,由於早在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便已逐出中華民國代表,在這之後,披著中華民國這件不合身衣服的台灣,無論是政府體系或公民社會,要參與國際體系本來就比其他國家困難許多。
某種程度上選擇作為「中國台灣居民」,就表示知道未來可能有失去台灣公民權利的風險,包含你的政治權利可能被限制,例如國家拒絕你參政的權利。如果說得極端一點,在國際護照黑市中,每本護照的價格代表的正是那本護照所屬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實力。
此外,新會期已經展開的國會,是否也該參考過去民間社團的建議,立法要求領有「台灣居民居住證」的人,在入境回台時應主動申報登記。該報導中,陳家豪認為台灣的「低薪、高工時、對政治失望」是台灣將其外推的三個因素,而中國對他的吸引力則是「市場大、機會多」。中國政府在疫情自顧不暇的情況下,疫情期間卻持續對台灣人政治統戰,這種醜惡的嘴臉對照起之前所謂「兩岸一家親」說法,也讓我回想起2018年,中國政府當時提出的惠台31條措施,同年九月,又發展出「台灣居民居住證」,緊接在去(2019)年,則是惠台26條措施。在這場武漢疫情中,我們看見台灣共同體中的你我,展現出防疫的凝聚力與決心。另一方面,則是台灣草根社會必須開啟根本性地討論,針對目前被「一中原則」給限制住的「中華民國憲法」框架,台灣人民必須好好思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之間的政治問題,如何在全球風險來臨時,也為台灣人民的日常生活帶來鉅變。當這世界的交通、科技、資訊愈來愈方便,為人類帶來許多好處的同時,必定也為人類伴隨來其他難以預知的風險,所謂「瘟疫」就是其中之一。
只是今天疫情發生地是在敵國,中國併吞台灣的意圖是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的事情,不是2020年的今天才發生,但在國際現實考量下,台灣政府要讓在湖北的台灣人回台灣時,「人權與人道,優先於政治考量」,連「撤僑」這兩個字都不能用,即使政府用盡氣力,二次包機的過程,也還是不斷地受到中國政府的政治考量干擾。因此當武漢疫情爆發後,台灣國際地位處於一個更尷尬的位置,類似國際組織WHO或者其他國家只要搬出「一中原則」,就能讓「中華民國」的信眾們寸步難行。
面對那糾結台灣已久的「中國因素」,向來以民主跟人權價值為傲的台灣,我們仍然必須謹慎看待這次疫情對社會情緒的影響。2018年中國政府開放申請「台灣居民居住證」後,依據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去年在立法院的質詢回應,約有十萬多名台灣人申請,但強制要求領有居住證的台灣人回台申報登記的部分,在不同立委間仍有不同意見。
全球化帶來的便利與自由,讓許多人以為現在是四海一家,但實際上國界並未消失。」即便是以BBC報導中這位為了生活不介意當中國人卻又要當中華民國人的研究生為例,相信以他讀到研究所的智識能力至少該知道,台灣是不承認雙重國籍的。
文:楊宗澧 最近因為武漢疫情延燒,造成台灣與中國間的政治效應,包含像是「武漢包機」、疫情期間中共軍機繞台等,都讓不少台灣人民慶幸今(2020)年一月這場大選還好沒投錯票。而據報導,他還與友人成立行銷公司,正所謂「投資一定有風險,申請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當申請「台灣居民居住證」的那一刻起,應該是已下定決心要當「中國台灣居民」,「基於方便」是個人選擇,但無論選擇作為「中國台灣居民」或是「台灣公民」,既然要享有其權利,也必定會有其義務與風險。以及人道範圍內社會權的限縮,例如:健保服務可能要付出比一般台灣公民相對高的成本代價等在此醫院治療病患的醫師說,這些病患入院四到五天,尚未得到治療就又被載運到不明之所,醫療黑箱作業,也讓現場醫師無法掌控。
獨裁確實是可以做到效率,甚至可一下子調出幾千人的專業醫療人員,挺身支援前線。中國可以在防疫的最下游快速建造醫院,告知世人他們的效率,但院內所有病患都在一個空間生活,連最基本的布幕隔簾都缺無,即可看出掌權者無意要治癒病患,而只是要集中收容病患,這套管理在維吾爾,在香港的「教育營」都是如此熟悉。
悼醫師之死 中國的武漢肺炎病情傳染力驚人,醫護人員身在第一線,承擔的致病風險更比一般人高許多,他們身負天職亦無法拒絕。每個人命都一樣珍貴,醫師更是多年國家培養的人才,他們在戰場上為了救人而亡,讓人不得不嘆息他們的犧牲,他們可以說是為了防疫而戰亡,醫護人員原不是被訓練來為保衛國家而成為有戰備能力甚或殺敵的軍人,他們在此防疫戰中是為救難而沒能保護好自己的人,他們的體力過勞、防疫能力下降,他們是這場防疫戰中最慘重的傷兵。
很多人常常把獨裁國家的效率拿來說嘴,認為這次他們封城果斷,幾天內建出新醫院收容病患,都是高效率也好厲害。他們不重視人命依舊,許多醫護人員的保護措施不足,前線人員的支援,其實在我看來是去送死。
至今致死率已突破原先預估的2%致死率,而這一切公開的數字,都還讓專家質疑其真實性,許多專家認為傷亡數字應該是公開數字的十倍以上。獨裁體制不改,黑箱作業還在,這樣的悲劇將永存中國,中國製造的傳染病將永遠是世界最大的災難,而中國人民也將永遠是獨裁底下付出最多的犧牲者。也因為李醫師曾提出警語之故,他的死亡更讓世人感到沉重與不捨。台灣的民主政府這次作到資訊透明、發布消息,防疫做到滴水不漏,醫好醫滿,得到患者感謝與人民的支持。
這其中包含最初提出警告之語而被訓誡的李文亮醫師。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都是最沒有辦法也是最無效的亡羊補牢的措施。
一場可以防堵的疫情,在獨裁政權中營造歌舞昇平的新年假象,加速擴散,如果這不是管理階層的錯,那是誰的錯?體制不變的中國獨裁政權,統治者要的是權位的掌控,獨裁的體制根本不會隨著民意的需求而調整。當年因為行政無能與對病毒的不夠了解,我們的醫療人員也傷亡慘重,而台灣這次機警許多,有了過去的教訓,台灣醫護人員更懂得保護自己與防疫,亦步亦趨的謹慎隔離與過濾病患,國人同心支持政府,使得台灣截至目前為止,尚未發生社區傳染,感染病例也都在掌控中,這是台灣學到了的教訓。
就連美國預想協助中國政府防疫,也被擋在黨國獨裁體制的門外,全世界眼睜睜地看著中國持續不斷地疫情增長,重演著比十七年前更加嚴重的悲劇。這次的病毒死亡人數突破SARS的七百多人,想見這次的防疫中國高層為顧面子、市長聽上級指示的官僚作法,是防疫失敗、害死中國人民的最大主因。